桂花树价格:小麦赤霉病是湖北省沿江滨湖一带麦
价格—60年代油菜生产水平不高,品种多数为白菜型,一般病虫害较轻,70年代以后由于油菜品种更换,增施肥料,育苗移栽等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对病虫害的防治。防治的主要对象有蚜虫、病毒病和菌核病。着重在油菜苗期用有机磷乐果、马拉硫磷等防治蚜虫,既能治虫、又能减少蚜虫作介体的病毒病,收效较好。随着油菜生产水平的提高,油菜菌核病发病面积逐年扩大,80年代发生较多,其中1983年和1986年为大发生年,1984年、1985年、实际年湖北省水稻病虫发生防治及危害损失情况单位:万亩,万公斤
年份发生面积防治面稅挽回损失实际损失主要病虫发生简况褐飞虱、白叶枯病大发生,螟虫中等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蜞、稻苞虫中等发生,局部较重,矮缩病中等发生褐飞虱大发生,蜞虫中等偏重发生,白叶枯病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矮缩病、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稻瘟病、稻苞虫、纹枯病、小球菌核病中等发生螟虫、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矮缩病、稻瘟病中等发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白叶枯病、纹枯病中等偏轻发生蜞虫、褐飞虱中等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矮缩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白叶枯病面积不大,损失重,稻瘟病、纹枯病偏轻发生褐飞虱、螟虫、矮缩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蜞、稻苞虫中等发生,稻瘟病、纹枯病中等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白叶枯病轻发生螟虫大发生,褐飞虱、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矮缩病、白叶枯病、稻苞虫中等发生,稻瘟病、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发生稻飞虱、稻纵卷叶蜞大发生,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白叶枯病和三化螟三代中等发生,稻疽病、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发生褐飞虱大发生,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稻纵卷叶蜞和三化螟三代中等发生,稻瘟病、二化螟、白背飞虱中等偏轻以下发生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发生,穗稻瘟、三化螟三代、白背飞虱中等发生,白叶枯病、二化螟中等偏轻发生续表
桂花年份发生面轵防治面积挽回损失实际损失主要病虫发生简况苗病、棉蚜、红蜘蛛、红铃虫中等发生,棉铃虫中等偏轻发生,铃病、盲椿象轻发生苗病中等偏重发生,棉蚜、红蜘蛛、红铃虫中等发生,棉铃虫中等偏轻发生,铃病、盲椿象轻发生红铃虫中等偏重发生,铃病、棉蚜。红蜘蛛中等发生,苗病、盲椿象中等偏轻发生,棉铃虫轻发生红铃虫大发生,苗病、棉蚜、红蜘蛛、盲椿象中等发生,铃病、棉铃虫中等偏轻发生红铃虫中等偏重发生,苗病、铃病、棉蚜中等发生,撺铃虫、红蜘蛛、盲椿象中等偏轻发生铃病大发生,棉蚜中等偏重发生,棉铃虫、红铃虫中等发生,红蜘蛛、盲椿象中等偏轻发生苗病、红铃虫中等偏重发生,铃病、棉蚜、红蜘蛛、盲椿象中等发生,棉铃虫轻发生红铃虫中等偏重发生,苗病、棉蚜、红蜘蛛中等发生,棉铃虫、盲椿象中等偏轻发生,铃病轻发生苗病、棉铃虫、红铃虫中等偏重发生,铃病、棉蚜、棉红蜘蛛、盲椿象中等发生棉铃虫、红铃虫中等偏重发生,苗病中等发生,铃病、棉蚜、红蜘蛛、盲椿象中等偏轻以下发生实际年湖北省油料作物病虫发生防治及危害损失情况单位:万亩,万公斤
年份发生面稼防治面积浼回损失实际损失主要病虫发生简况油菜菌核病和蚜虫轻发生
油菜菌核病中等偏轻发生
—0477.55油菜菌核病和蚜虫中等偏轻发生
油菜菌核病局部中等偏重发生,蚜虫中等发牛油菜菌核病和蚜虫轻发生
油菜菌核病和蚜虫轻发生
桂花树油菜菌核病和蚜虫中等偏较发生
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蚜虫轻发生
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蚜虫中等偏轻发生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蚜虫中等偏轻发生
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蚜虫中等发生
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蚜虫中等偏轻发生油菜菌核病大发生,蚜虫中等发生
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蚜虫中等发生
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蚜虫中等发生
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发生,蚜虫中等偏轻发生油菜菌核病和蚜虫中等偏轻发生
年为中等偏重发生年。从1974—1992年的19年间,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64.76万亩,防治面积110.79万亩,挽回油菜籽损失761.29万公斤,实际损失602.91万公斤;防治油菜菌核病,一般采用轮作换茬、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施用增产菌和花期用多菌灵胶悬剂和速克灵农药防治,能基本控制危害(见实际)。
桂花树小麦病虫防治
年用硫酸铜拌种防治小麦黑穗病。1952年,汉阳、安陆、长阳、随县、大悟、蕲春、竹山、郧县、均县、应山、宜都等12县使用赛力散拌种,防治黑穗病37.5万亩。同年,汉阳、随县、竹山等10县人工拔除黑穗12.2万公斤。1955年,金针虫在鄂城、武昌、枝江、汉阳、郧县、光化、草埠湖等地麦田,发生面积2639亩,严重地块缺苗80%。同年,天门、云梦等9县发生粘虫、吸浆虫危害,均以666粉防治。后因推广南大2419小麦抗虫品种及使用666粉防治,吸浆虫极少发生。这一年全省防治麦类病虫83.4万亩。
价格桂花树小麦赤霉病是湖北省沿江滨湖一带麦区常发病害,50年代发病较轻,60年代,随着麦田施肥量增加,病害日趋严重。1973年、1975年、1976年和19H年全省大流行。1985年、1989年、1990年为中等偏重流行。据统计,1974—1992年,小麦赤霉病年均发病面积381.43万亩,年均损失小麦3107.81万公斤。1985年、1989年、1990年分别损失小麦0.77亿公斤,0.72亿公斤和1.98亿公斤。1973年广济县龙坪公社因食病麦中毒175人,生猪中毒320头。1975年省农业局、省农科所、黄冈地区农业局和广济县农业局在龙坪公社联合办小麦赤霉病综防样板,提出”一降(开沟降低水位)、二抗(种抗病良种)、三防(花期喷药)“的综防措施,办点3年,效果十分明显,将一个号称”水袋子“、”病窝子“的小麦赤霉病高发区的病害基本控制。1976年夏粮总产4120吨,桂花树价格比1975年(赤霉病大发生年)接近翻一番,此后这一经验在沿江滨湖一带赤霉病常发区得到推广,效果较好,小麦锈病,70年代以前以叶锈和秆锈为主,因发病期较晚,对产量影响不大,未予防治。80年代初期条锈病大流行,1980-1992年统计,发病面积年均363.56万亩,年均实际损失小麦2671.12万公斤。1981年为中等偏重发生。1983年、1984年、1990年和1991年为大发生。通过研究证实,小麦条锈病的病菌在湖北不能越夏,秋苗菌源来自西北的甘肃省陇东地区,秋苗感病后能在本省安全越冬,并能繁殖,成为春季流行的主要菌源。这一研究成果为测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
年代以前,小麦白粉病仅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发病。1981年和1989年大流行。1981—1992年,发病面积年均为378.95万亩,年均实际损失小麦约1067.25万公斤,湖北省小麦白粉病研究曾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对上述两病主要使用粉锈宁防治,着重用于拌种或流行初期大面积喷雾,基本可以控制危害。其他如小麦黑穗病、线虫病,采用西力生、赛力散拌种和黄泥水、盐水选种等法防治,已得到控制,麦蚜、麦蜘蛛、粘虫局部地区在不同年份仍时有发生(见实际)。
价格蔬菜病虫防治
本文转载自
桂花树价格www.guihua19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