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价格:晚杂以汕优63和威优64为代表的高产新
2018-11-12 01:41:33
省农业局及时总结杂交稻试种、示范的经验,继续抓了技术骨干的培训和海南繁殖制种工作,并派技术骨干下乡指导。1977年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71.25万亩,平均亩产324.5公斤,比当年稻谷平均亩产261.5公斤高63公斤,其中50万亩杂交中稻亩产378公斤,121万亩杂交晚稻亩产302公斤,出现了不少大面积高产典型。省农科院种植的麦茬杂交稻214亩,平均单产530公斤,其中有14.8亩,单产达666.5公斤。浠水县的18.6万亩杂交晚稻,平均单产比水稻历史最高的1976年单产增加88公斤。利川县忠路公社种植水稻20年,单产一直是在200公斤左右,1977年种植550亩杂交中稻平均亩产418公斤,比常规中稻翻了一番。黄陂、黄冈、随州等县(市)在县农业局的组织下,成功地把温室无土育秧技术运用到杂交水稻生产上,创造了“无土育秧、单株寄插、带蘖移栽”的人工寄插两段秧技术,为培育杂交水稻壮秧,缓和季节、秧龄矛盾闯出了一条新路。
桂花年,全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因受上年部分县严重减产影响而陡降到283.3万亩,比上年减38.7%,1980年,。杂交稻面积继续下降,全省只有113.1万亩,不到1978年的1/4,在南方稻区居倒数第二位。在这种情况下。省农业局组织全省农技干部对杂交稻生产进行调查总结,全省写出近百篇调査报告、论文和试验总结,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杂交稻的增产优势。同时,省农业局组织各地、县农业部门开展不同组合抗性和适应性,最佳播插期和抽穗扬花期、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比较以及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的试验。在全岑范围内,组织10个不同类型的公社举办杂交水稻高产样板,为全省发展杂交水稻提供了依据和经验。随县万和公社,1979年开展的麦杂吨粮试验1.8亩,小麦单产303.5公斤,杂交稻单产701.5公斤,两季超吨粮。省种子公司研究制定了“杂交水稻三系原种生产试行方案”,并安排新组合的区域试验和高产繁殖制种技术研究。
为扭转湖北杂交水稻生产下降的局面,1981年5月,在武昌召开全省杂交水稻会议,省委、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积极稳步,因地制宜”的发展方针,制定发展杂交稻的措施和规划。1982年,桂花树价格全省种植面积为134万亩,平均亩产386.5公斤,并出现了亩产过500公斤的县。1982年2月,省农业局、省农科院组织了各地县农业干部、专家和技术人员等120人组成杂交稻学习团,出席农业部在湖南岳阳召开的南方13省区(市)杂交稻考察汇报会,学习兄弟省市发展杂交水稻的经验。1982年底,在成都召开的全国杂交稻会议后,省委、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农业局《关于加速发展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报告》,并拨专款专肥用于杂交水稻生产。1983年,全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230万亩,比上年增加96万亩,并开始杂交早稻的试种工作,当年全省杂交稻平均亩产428.5公斤,其中杂交中稻112.41万亩,单产475.5公斤,杂交晚稻118.1万亩,单产公斤。
价格年,湖北省杂交水稻种植面积574.05万亩,同年,省农业厅在全省办了五个大样板。一是江汉平原的沔阳、监利、洪湖、天门4县的杂交稻高产样板,面积70万亩,并从湖南请来340名技术员作指导;二是以浠水为中心,包括蕲春、黄梅在内的杂交稻高产样板,面积约50万亩;三是以随州为中心,包括襄阳、枣阳在内的杂交中稻样板,面积约50万亩;四是以利川为中心,包括来凤、宣恩在内的山区杂交稻高产样板,面积约20万亩;五是鄂南早杂样板。五个大样板面积占全省杂交稻面积1/3以上。当年杂交稻获得全面丰收,平均单产470.5公斤,其中杂交中稻249.84万亩,单产529公斤,杂交晚稻324.21万亩,单产426.2公斤。在黄冈、咸宁、荆州等地试种的1441亩杂交早稻也获得了单产464.1公斤的好收成。1984年杂交稻的高产丰收,为全省粮食总产突破2000万吨起了重要作用。
价格年,全省继续抓好五个大样板,杂交稻面积达到804.7万亩,平均单产首次突破500公斤。特别是杂交早稻,示范面积由上年的1400亩迅速上升到16.9万亩,比常规稻平均亩增97公斤,初步显示了杂交早稻发展的巨大潜力。中、晚杂以汕优63和威优64为代表的高产新组合的大面积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杂交水稻的单产水平,尽管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水稻面积比上年调减了125万亩,当年水稻总产1571.7万吨,仍比上年略增。
年,在总结前10年杂交水稻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积极发展早杂,继续扩大中杂,稳定提晚杂”的指导思想,得到了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肯定,继续给予资金和物质的扶持,农业部门积极抓好早杂、杂交中稻再生以及以杂交稻为主体高产高效模式、微机模式、叶龄模式等新技术、新领域的开发,使杂交稻面积每年以200万亩左右的速度发展,到1991年全省杂交稻面积达到2230万亩,其中杂交中稻面积发展到1226万亩,比1985年翻丁两番多(见实际)。
为了促进早杂生产的发展,省农牧业厅1986年1987年连续两年先后在咸宁地区和黄冈地区召开了早杂生产现场会,重点考察了崇阳、浠水的早杂配晚粳和双杂配i样板,通过现场观摩,增进了人们对早杂生产优势和潜力的认识,进一步肯定了湖北省早杂生产的可行性。1989年后,农业部又将湖北省列入长江流域早杂生产协作组,开展了早杂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早杂新组合的试验示范,不仅摸索出了早杂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而且确定了威优48、汕优48、汕优7023等一批适合全省生态条件的当家组合,逐步更换和淘汰了威优35、威优17等迟熟组合,使早杂生产不仅越过了“洞庭”,而且“定居”在北纬31度以北,全省早杂到1991年发展到218.7万亩。该项技术于198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杂交中稻高产组合的推广和再生稻的开发,主要是以汕优63为主的高产组合,迅速取代常规中稻,1986—1992年累计推广汕优63面积6300多万亩,占杂交中稻推广面积的87%。杂交中稻再生以江汉平原为中心,1986年正式在大面积生产上利用,主要组合为威伏:64/1988年后,经农业部审定,列为重大推广项目,即连续5年列为省、部级“丰收计划”项目。在此期间,对汕优63的再生高产技术研究和应用?有了重大突破。江陵县观音挡镇创造了再生稻单产497公斤的高产纪录,农业部1990年在荆州地区召开了全国杂交稻再生利用现场会,1986-1992年全省累计推广再生稻312万亩,平均单产200公斤。
由于连续几年粮食生产形势好,但流通不畅,不断出现“卖粮难”,特别是“卖稻谷雎”,对杂交稻的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1992年配合“一优两高”农业的发展,全省有目的地调减了米质欠佳的实际年湖北省杂交水稻生产情况
面积(万亩)总产(吨)单产(公斤)早杂中杂晚杂推广的主要组合面积(万亩)单产(公斤)面积(万亩)单产(公斤)面积(万亩)单产(公斤)—0.0012—0.001—邮6号
一—105.06477.02.33347,5南优6号、汕优6号》
南优S号。汕优6号、南优2号
—191.09344.5266.03273.0南优6号、汕优8号、南优2号、泗优2号、汕优6号——128.78396.5154.55281.0南优2号、南优6号、汕优2号、汕优6号。威优6号汕优2号、南优6号,南优2号、威优6号。汕优6号—65.60422.548.50320.0汕优2号。汕优6号、南优2号、南优6号,威优6号——74.74427.568.91335.0汕优2号、汕优6号、威优6号、南优2号汕优2号、汕优6号、威优6号
汕优2号、汕优6号、威优6号、威优
价格威优科、汕优2号、汕优6号、汕优63、威优
汕优63、汕优64、威优64.威优49、威优
桂花树汕优63、汕优M,威优64、威优48、汕优
价格汕优63,汕优64、威优64、汕优7023、威优
注:资料源于《湖北省农牧业厅统计资料》。
桂花早杂面积、适当压减了晚籼杂面积,当年全省杂交稻面积2078.94万亩,平均单产530公斤,面积比上年调减了151.52万亩,其中早杂减105.58万亩,晚杂减100.12万亩,中杂增加54.1万亩,整个杂交稻生产仍然保持了稳定发展。
—1992年,全省杂交稻种子的生产,在完善“省提、地繁、县制”种子体系基础上,本着“立足自给、辅以调剂”的方针,大力抓好种子基地建设,开展高产制种的协作攻关,调整制种季节,缩小秋制比例,扩大夏制和春制以及运用调节剂技术等,制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不断提高,杂交稻制种面积,由1985年的3.57万亩上升到1990年的26.2+万亩,其中春制面积8.19万亩,单产由112公斤上升到149公斤,实现了杂交稻种子生产自给有余。不育系繁殖1990年达到8800亩,1991年、1992年随着繁殖制种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杂交稻种植面积的下降,繁殖制种面积都进行了相应调减。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两系杂交稻,从1973年发现后,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选育,1989年正式投入生产应用。由省农牧业厅牵头,组织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及11县(市)开展两系杂交稻示范、推广的协作攻关,并在武昌南湖试验站、孝感、嘉鱼开设三个“窗口”,重点示范了5—12S/农恢、N5O47S/R9—1、N5O88S/R9—1等两系粳杂组合。当年示范面积1.1万亩,平均单产450公斤,比常规晚粳增产1Q%左右3990年以后除继续扩大两系粳杂的示范面积外,还开展早、中籼型两系杂交稻和两系亚种杂交稻的示范工作。1990年示范面积1.15万亩;1991年4.5万亩,其中粳型4万亩;1992年6万亩,粳型两系杂交稻由于上年种子生产量下降,面积降为3万亩。两系杂交稻的繁殖制种,1卯2年繁殖面积120亩,单产250公斤,制种面积4200亩,平均单产120公斤左右,并出现丁250公斤的高产田块,1992年10月国家高新技术—01专题组在湖北省召开了现场会,到会领导和专家对两系杂交稻的试验、示范样板和繁殖制种工作给予很髙的评价,并拟定将湖北省光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示范推广列入国家高新863计划的中试项目。
本文转载自
桂花树价格www.guihua19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