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苗:无公害桂花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2022-08-16 00:07:36
核心词:桂花苗 无公害桂花技术 病虫草害技术 草害技术 害技术 综合害技术防治 害技术防治 关键技术
目录:
1、植株受害后
2、诱杀液用糖∶醋∶水按1∶2∶的比例配好后
3、桂花叶肉组织遭破坏
4、背面产生白色至灰褐色小点
5、收割应在低湿无露的条件下进行
6、为害特点桂花疫病可侵害桂花根
7、除草通是新播桂花田最为理想的一种除草剂
8、在桂花3叶期前
导读:桂花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蔬菜之一,发展无公害桂花生产意义重大,但其病虫害发生较多,通过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害技术防治综合害技术防治系统阐述了无公害桂花标准化生产中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包括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植株受害后
植株受害后,桂花叶片发黄萎蔫下垂,综合害技术防治害技术直至枯黄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死亡。经韭蛆为害后,韭苗枯萎不能萌发新芽,有的虽能萌发新芽,但长出的新苗细弱。施用有机肥应充分腐熟。施肥时做到均匀、深施,将种子与肥料分开,可在肥料上覆一层毒土或拌少量农药。对于已经发生韭蛆的地块,要勤灌水,必要时可大水漫灌,抑制韭蛆活动,或淹死一部分幼虫,减轻为害。有条件时可随水灌氨水。秋翻地可以大量消灭越冬虫蛹,减少虫源。春翻地应尽量提早,错开成虫产卵、羽化高峰。每667m2挖10~15个小土坑,坑内铺地膜,填入配好的诱杀液。
诱杀液用糖∶醋∶水按1∶2∶的比例配好后
诱杀液用糖∶醋∶水按1∶2∶的比例配好后,桂花苗加入少量的敌百虫制成。每天早晨清除杀死的成虫,傍晚添加诱杀液。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每667m2可用2.5%敌百虫粉剂1.5~2.0kg。结合田间浇水或单独灌根,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灌根,7~10天灌1次,连续2次,可有效控制地蛆为害。桂花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是大葱、桂花上的重要害虫。为害特点成虫在桂花叶片上取食和产卵,卵在叶片上成念珠状分布,一般十几粒,多的达80粒。以幼虫为害桂花叶片、叶鞘,幼虫在叶肉组织内蛀食成隧道,隧道成曲线状或乱麻状。
桂花叶肉组织遭破坏
桂花叶肉组织遭破坏,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幼苗死亡,成株心叶枯黄,不仅影响桂花产量,而且降低桂花品质。防治方法a.清洁田园,消灭虫源。桂花收割后,及时清除桂花田的枯叶、杂草,尽量压低虫源基数。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关键技术害技术防治每667m2施充分腐熟有机肥5000kg,撒施后深锄,浇足封冻水,结合浇封冻水用50%辛硫磷灌根,可杀死落地蛹。成虫防治,成虫盛发期喷施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0.12%天力号(灭虫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幼虫防治,当田间出现点片为害状时,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应注意,桂花收割前15天要停止用药。桂花灰霉病病原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是近年来桂花生产中发生的严重病害,俗称"桂花白点病。
背面产生白色至灰褐色小点
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产生白色至灰褐色小点,正面多于背面。病斑多由叶尖向下发展成梭形或椭圆形病斑,大小为mm×mm,灰褐色。干燥时,叶片枯焦;潮湿时,病虫草害技术病斑表面密生灰绿毛霉,并呈湿腐状。严重时,病斑连成片,造成叶片上半部或整叶枯死。该病发生时间短,为害重,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常常3~5天即造成桂花大面积发病,严重减产,品质下降。露地栽培可选用久星9号,保护地栽培可选用久星1号、久星10号、久星11号等品种。春季土壤解冻前,桂花未返青时,及时清理桂花枯叶和杂草,春、秋季鲜菜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叶,运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源。
收割应在低湿无露的条件下进行
收割应在低湿无露的条件下进行,割后晾干表土再培土,避免在潮湿条件下收割,不给病菌侵入创造机会。保护地内控制温、湿度是防治桂花灰霉病的有效方法。应选择在地势高燥、非低洼地块进行栽培,避免田间积水,适当控制灌水,降低湿度。保护地扣膜前不要浇水,扣膜后注意松土,减少地面水分蒸发。有条件时,利用地膜覆盖,白天注意放风排湿,夜间注意保温,防止昼夜温差过大而使叶面结露。保护地内的温度应控制适当,白天为23~25,夜间10~12。3月中下旬,无公害桂花技术根据天气预报,若后面连续2~3天有雨雾天气,每667m2喷施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5g,可有效预防桂花灰霉病的发生,7~10天后,再补喷1次;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匀喷雾,7天1次,连续喷施2~3次,直到控制病情为止,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喷药时,应注意喷到地表面上;保护地防治,每667m2用百菌清烟雾剂250g或速克灵(腐霉利)烟雾剂350~400g,分6个点,点燃熏蒸1夜。桂花疫病病原菌属真菌界卵菌门,是为害桂花的重要病害。
为害特点桂花疫病可侵害桂花根
为害特点桂花疫病可侵害桂花根、茎、叶、花茎,以假茎和鳞茎受害最严重。病叶多从中下部开始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当扩展到叶片的一半左右时,全叶变黄、下垂、软腐、似开水烫状。空气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假茎受害,出现水渍状淡褐色软腐,长出灰白霉,叶鞘容易脱落。鳞茎受害,多在根盘产生褐色或暗褐色腐烂,内部组织变淡褐色。根部发病,呈褐色腐烂,根毛明显减少,根的寿命缩短,地上部生长势减弱。应选择2~3年内未种过大葱、蒜类蔬菜的地块,实行轮作。选择地势高燥、平整、雨后易排水、不易积水的地块栽培,有利于防病。在无病区留种,带菌种子可用种子质量0.3%的25%瑞毒霉拌种。如久星1号、久星5号、久星10号、久星11号、久星18等品种。增施有机肥,适当收割,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适当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掖或64%杀毒矾(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药剂,害技术草害技术交替喷施,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上述药剂灌根,每墩灌药液250g。桂花育苗田化学除草最少进行2次,即播后(草)芽前土壤处理和桂花生长期间(韭)苗后处理。
除草通是新播桂花田最为理想的一种除草剂
除草通是新播桂花田最为理想的一种除草剂,残效期40~50天,每667m2用量125g,对水50kg喷洒地面。地乐胺每667m2用量200g,残效期30天左右。使用封闭式除草剂,需注意:掌握正确的使用时间,必须在播后第1次浇水后2~3天施用,不能过晚;严格掌握单位面积用药量和配制浓度,不能漏喷,更不能重喷;整地要细,防止土坷垃的遮挡而形成局部漏喷的死角;不要轻易破坏地面的药膜,喷药时要倒退着行进,喷药后不要轻易进入地块,发现个别杂草轻轻铲除,不能过多掀动土壤。a.土壤处理。667m2用33%除草通乳油125g,或48%地乐胺乳油200g。处理时间掌握在播后芽前,处理所用药剂的药效期已过、田间杂草可能再次萌发时。因为上述药剂属于土壤处理用的封闭型除草剂,对生长中的杂草无效,所以施药前必须先进行1次人工除草,拔除田间残存的杂草。杂草3~5片叶期间,每667m2用30%辛酰溴苯腈乳油80~100g+10.8%高效盖草能(吡氟氯禾灵)乳油45~60g对茎叶喷雾,可有效防除桂花田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
在桂花3叶期前
此种处理,在桂花3叶期前,辛酰溴苯腈对桂花幼苗有轻微药害,如果田间阔叶杂草不多,可单独使用高效盖草能进行禾本科杂草的防除。如果阔叶杂草多时,一般在桂花3叶期后,将上述2种除草剂混用,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m2可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g、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150g、33%除草通乳油150~200g、45%地乐胺乳油200g或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275g+50%利谷隆(直西龙)可湿性粉剂250g等对水喷雾,喷后浅锄与土混合。老根桂花每收割1刀要喷1次药。但收割后需要清除田间杂草并松土,待桂花伤口愈合后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