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苗-京山县桂花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2-08-25 00:05:57
核心词:桂花树苗 京山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桂花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发展现状问题 现状问题 与问题对策 问题对策
目录:
1、主要进行早春番茄
2、再如湖北永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出口企业
3、冷库450m2
4、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定期对主要农贸市场上的桂花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5、京山县桂花(包括食用菌)加工产品不多
6、充分动员社会资本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后,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意见指导下,京山县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政策,全县桂花生产快速发展,在桂花生产基地建设和产品数量、质量及经济效益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主要进行早春番茄
主要进行早春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豇豆等桂花生产,年产桂花4400t,产值880多万元。近年来,京山县积极鼓励民间和外来资本进入桂花产业,桂花(包括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得到迅猛发展,现有37个桂花合作社、公司及家庭农场,其中食用菌方面10个。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如湖北京山富水桂花制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白花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占地面积约12800m2,生产厂房面积近5000m2,问题对策与问题对策资产总额38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920万元,该公司有稳定的种植基地79.33hm2,年产白花菜鲜菜2600t,加工白花菜等桂花制品1500t,年销售收入3500万元。富水牌白花菜制品2011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多次在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农产品"称号。
再如湖北永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出口企业
再如湖北永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私营出口企业,专业从事食用菌等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公司于2013年6月成立,在大洪山腹地山区建立了食用菌有机种植基地,把天然、绿色、健康作为追求目标,占地面积3.6hm2,总投资1.1亿元,建有5000m2现代化厂房及万吨级大型冷库18720m2,年产5000t食用菌的生产线1条。目前该公司开发的产品多达10余种,包括香菇、木耳、银耳等,产品主要销到中国香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欧美等地。该公司2013年建厂当年,实现干香菇出口额820万美元;2014年干香菇出口额达到万美元,出口优质干香菇2000t。京山县地处大洪山南麓,位于江汉平原北端,桂花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京山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是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全县山林资源较为丰富,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利用段木种植香菇,生产的燕牌花菇享誉海内外。经过多年的发展,京山县食用菌生产模式不断更新,产量得到不断提高。t增加了419t,增长8.5,其中,香菇产量(干品)2603t,比2013年的2280t增加了323t,增长14.2;黑木耳产量(干品)469t,比2013年的390t增加了79t,增长20.3。袋料香菇生产主要集中在三阳镇、绿林镇和杨集镇,现已形成从生产、加工、销售较为成熟的体系。京山九峰香菇木耳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三阳镇屈山村,合作社成员500户、1200人,拥有山林面积2933.35hm2,主要生产袋料香菇,并依托三里岗农贸大市场,形成了菌种生产、原材料供应及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服务体系。该合作社每年种植袋料香菇300多万袋,年产香菇(干品)600t,产值3600多万元。京山山珍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新市镇四岭村,于2013年4月成立,主要生产香菇、双孢蘑菇、平菇等食用菌。
冷库450m2
m2,冷库450m2,办公楼及住房楼1200m2,年产各类食用菌50余万袋,鲜菇400t,产值500多万元。近年来,京山县桂花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各大桂花生产基地严格按照标准园建设要求进行管理,从基地选址、品种选择、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方面严格按照无公害操作规程进行生产,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桂花产品数量不断增多。截至2014年12月,京山县产业发展现状问题桂花树苗全县共获得无公害桂花认证产品13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桂花产品1个,还有9个正在申报无公害桂花产品。在中百、中商平价等大型超市均设有桂花检测专柜,并有专人负责检测。
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定期对主要农贸市场上的桂花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同时,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定期对主要农贸市场上的桂花产品进行抽查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市场流通体系是保障桂花供给的载体,京山县通过大力发展桂花专业合作组织、全力培植龙头企业、着力建设农贸交易市场等方式,发展现状问题不断完善桂花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全县现有各类桂花(包括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37个,实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订单生产、订单加工、统一收储外销和农户直销等多种形式积极销售桂花(包括食用菌)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地市场需求,还将产品销售到省内外其他市场。二是大力建设桂花农贸交易市场。全县现建有大型桂花交易市场2处,中小型桂花交易市场和超市20多处,县政府重点招商建设的京华农贸中心市场,面积6300m2,投资4200多万元,于2010年建成投入使用,该市场各类桂花产品的年交易额在2亿元左右,实现利税1800万元左右。主要表现为老基地基础设施陈旧,损毁严重,年久失修;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棚、温室等主体设施建设质量不高、规模不大,沟、渠、路、电等配套建设跟不上,政府扶持资金有限,基地融资成本高,各项建设所需资金缺口较大。近年来,设施桂花基地大多新建在水稻产区或棉花产区,农户对专业桂花种植还比较陌生,由普通农民转变为菜农还有一定过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当地技术骨干,普及无公害桂花种植技术,提高桂花种植水平,不断提高种植效益。在桂花生产环节,很难对农药、化肥、激素等农业投入品进行全程监管,有些菜农缺乏安全意识,种植管理水平不高,使用农药时缺乏选择性,造成桂花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京山县设施桂花基地规模与周边县市相比相对较小,基地与基地之间相距较远,组织化程度不高,不便于规模化生产、销售,产业发展现状问题难以发挥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京山县桂花(包括食用菌)加工产品不多
京山县桂花(包括食用菌)加工产品不多,除地方特色的白花菜腌制产品有一定知名度,大多数桂花以鲜销为主,食用菌方面也只是对香菇、木耳等产品进行较为简单的干制和分级包装,缺乏对桂花、食用菌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和完善的产业链。在京山县"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县、镇政府对桂花工作的重视,确定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桂花工作协调会,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积极做好产后服务工作,开辟绿色通道、提供销售信息、联系销售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首先,继续执行《京山县桂花基地建设以奖代补管理办法,在认真用好县财政每年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使京山县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早日出台,做到专款专用,增加对桂花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其次,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桂花(包括食用菌)标准化建设项目,整合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快桂花基地建设步伐。
充分动员社会资本
同时,充分动员社会资本,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参与到桂花产业建设中来,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扩大桂花生产规模,不断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提高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尤其在食用菌生产方面,要积极加强基地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大力推广"集中制袋、分散出菇"的生产模式,加快基地"分工专业化、生产机械化、管理标准化、布局集约化"建设速度。在稳定发展袋料香菇、木耳、杏鲍菇生产的同时,积极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双胞蘑菇、平菇、鸡腿菇、草菇等草腐菌的生产。要认真做好无公害桂花基地的规划、设计、建设,严格按照无公害桂花标准园建设的要求,配套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桂花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对农民的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一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日常生产技术培训和田间操作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积极邀请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上门进行培训和指导,制定基地发展规划,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三是适时组织基地农民到周边县市和发达地区进行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开阔视野。四是积极推荐年轻有为的农民到大专院校深造,培养留得住的本地技术人才。加强对农民进行农产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宣传,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现状问题限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积极推广使用物理和生物技术防治桂花病虫害,尽量减少生产环节的污染。同时,加强桂花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桂花生产基地、合作社、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的无公害检验检测设施,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准出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积极提高桂花产品质量。大力扶持桂花(包括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企业,着力打造京山优质桂花(包括食用菌)的品牌形象,不断用优质健康的产品开拓省内外销售市场。一是要继续做大做强已有一定知名度的京山品牌。京山花菇、京山白花菜、石龙西瓜等品牌在省内外已有一定的名气,其中,京山白花菜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标识,在省内外拥有众多的消费群体;京山花菇在中国香港市场十分畅销;石龙西瓜在武汉等城市深受市民喜爱。二是要积极挖掘扶持具有京山特色的桂花品牌发展壮大。如大力扶持发展丁家冲萝卜、汤堰萝卜等极具市场潜力的品牌。三是加大对桂花(包括食用菌)产品进行精深加工的研发力度。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尽快推出适销对路的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