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微信快速咨询
咨询获优惠
13872196969
咨询热线·13872196969

专业批发,诚信经营

桂花百科

桂花树苗-大棚桂花绿色控病试验

2022-08-28 00:07:43

核心词:桂花树 大棚桂花控试验 桂花控试验 绿色控试验 控试验 控试验病 
目录:
1、每年因晚疫病为害造成的桂花产量损失达60%以上
2、定植前3~5d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3、调查方法在桂花定植后
4、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
5、病果率≤5
6、B(大棚膜下滴灌控病)区
7、大棚滴灌控病技术
  桂花营养成分丰富,是一种喜高温怕阴湿环境的作物。

桂花树苗-大棚桂花绿色控病试验1661616463192

贵州铜仁区常规栽培,2月上旬播种,3月下旬定植,4~5月开花坐果,在这段时期,通常为低温、多雨、阴湿、寡照气候,极利于桂花病害如桂花晚疫病、灰霉病等的发生。

桂花树苗-大棚桂花绿色控病试验1661616463203


  

每年因晚疫病为害造成的桂花产量损失达60%以上


  每年因晚疫病为害造成的桂花产量损失达60%以上,灰霉病造成产量损失达50%以上,桂花树苗使用农药难以控制,为此,贵州铜仁地区推广大棚栽培,但菜农的管理水平不高,温湿度控制不好,病害发生仍然相当严重。

桂花树苗-大棚桂花绿色控病试验1661616463214

为了探索改进和加快发展我区蔬菜生产的措施,我们在大棚膜下采用滴灌配套紫外线杀菌消毒灯技术对桂花晚疫病和灰霉病进行了绿色控病技术试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桂花树苗-大棚桂花绿色控病试验1661616463225

桂花品种为以色列F-1402。

桂花树苗-大棚桂花绿色控病试验1661616463236

2013年12至2014年8月。铜仁市碧江区灯塔办事处马岩村岩董蔬菜基地。试验地海拔300m,砂壤土,一边靠河,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肥力中上,对照区与大棚栽培条件相同。试验设计试验设4个处理,A:大棚滴灌控病区;B:大棚膜下滴灌控病区;C:大棚膜下滴灌配套uvc控病区;D:对照区,小拱棚覆膜定植,成活后揭棚为露天栽培区。3次重复,共12个小区。1个大棚设为1个小区,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40m2,共2880m2。处理区大棚起垄栽培,对照区为小拱棚覆膜定植,成活后揭棚为露天栽培方式。处理区和对照区桂花品种相同,施肥、浇水都采取滴灌方式,害虫按常规使用杀虫剂防治。12月6日,桂花控试验即播种前15d,对育苗的苗土进行消毒处理。苗土整理好后,将施足腐熟有机肥的苗土用15%恶霉灵1000倍液处理,然后用塑料薄膜密闭苗床5d,揭膜10d后播种。用55℃的温水浸种20~30min后捞起催芽,12月22日播种育苗,采取地热线加温方式育苗。2014年2月14日定植。
  

定植前3~5d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定植前3~5d喷1次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移栽前浇透苗土,带土移栽。事先在C区棚内安装好紫外线杀菌消毒灯,每个大棚设置50W灯管2盏,灯悬挂高度距作物正上方60~100cm,挂灯高度可随作物高度进行调整,定植后20d左右便开始开灯,开灯时间在9:00~10:00,每天开灯1次,10min;滴水灌溉,在桂花定植后到幼果期保持充足的滴灌水,一般每5~7d灌1次,盛果期后要加强控制,每10~15d灌1次水,每次保持4h左右,使作物根部保持湿润状态;追肥技术,在桂花开花、初果及盛果期,选取可溶性钾肥,采用滴管施肥技术。根据气候变化,控试验病控试验适时揭棚通风,控制好棚内温湿度,增强棚内通风透光;适时抹芽、打顶,使棚内光、气、热、湿和养分适度,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桂花初开花期统一用杀菌剂预防1次病害。7~8月,桂花采收后清园,进行闷棚灭菌处理20d左右。
  

调查方法在桂花定植后


  调查方法在桂花定植后,分别在桂花始花期、初(幼)果期、盛果期及成熟期等关键生育期进行调查。
  

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


  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按对角线调查法,每点10株。记录病害种类、病株率、病叶率、病花率及病果率。计算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治效果。病害防治效果×100。病情分级标准a.桂花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各级不含下限。级:病叶占全株总叶数的3/4以上,大部分叶片已经枯死,有时茎也枯死,单株有1个果发病。
  

病果率≤5


  0级:无病;1级:病花、病果率≤5;2级:5<病花、病果率≤10;3级:10<病花、病果率≤20;4级:病花、病果率>20%或部分植株枯死。由表1、2可知,A处理(大棚滴灌控病)区,整个生育期晚疫病病株率平均为38.67,病叶率为14.00,病情指数平均为13.50,平均防治效果为65.27;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21.00,病花(果)率平均为9.88,病情指数平均为5.92,平均防治效果为74.15,对两大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平均为69.71。
  

B(大棚膜下滴灌控病)区


  B(大棚膜下滴灌控病)区,绿色控试验整个生育期晚疫病病株率平均为26.33,病叶率平均为6.53,病情指数平均为9.92,平均防治效果为76.64;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11.33,病花(果)率平均为5.85,病情指数平均为2.92,平均防治效果为86.83,对两大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平均为81.74。C处理(大棚膜下滴灌配套uvc控病)区,整个生育期晚疫病病株率平均为8.33,病叶率平均为2.26,病情指数平均为2.58,平均防治效果为94.76;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5.00,病花(果)率平均为1.94,病情指数平均为1.42,平均防治效果为93.79,对两大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平均为94.28。D处理(小拱棚覆膜定植,成活后揭棚为露天栽培)区,整个生育期晚疫病病株率平均为63.83,病叶率平均为47.46,病情指数平均为31.59;灰霉病病株率平均为55.67,病花(果)率平均为32.80,病情指数平均为20.42。整个生育期发病情况调查统计结果表明,4个处理中,C区晚疫病和灰霉病平均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2.58和1.42;对照D区桂花晚疫病和灰霉病平均病情指数都最高,控试验病分别为31.59和20.42。本试验结果表明,A、B、C3个处理中,C区由于采用大棚膜下滴灌配套uvc控病,受低温、多雨、阴湿、寡照气候影响小,大棚膜下滴灌减少了水分蒸发、降低了棚内湿度,uvc杀死了大量的病原菌,平均防治效果晚疫病为94.76,灰霉病为93.79,控病效果最好;B区采用大棚膜下滴灌控病,同样受气候影响较小、棚内湿度低,但对棚内病原菌没有另外的毒杀措施,平均防治效果晚疫病为76.64,大棚桂花控试验灰霉病为86.83,次于C区;A区只采用大棚滴灌控病,虽然受气候影响小,但由于没有覆膜,棚内湿度较大,对棚内病原菌没有另外的毒杀措施,平均防治效果晚疫病为65.27,灰霉病为74.15,表现最差。
  

大棚滴灌控病技术


  综上所述,大棚滴灌控病技术、大棚膜下滴灌控病技术、大棚膜下滴灌配套uvc控病技术都能减轻桂花晚疫病和灰霉病的发生,其中以大棚膜下滴灌配套uvc技术,对桂花2种主要病害的控病效果最好,可以推广使用。

首页首页
短信短信
电话咨询
苗木热线
13872196969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
品质服务、诚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