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苗价格-稀有特色桂花——白凤菜
2022-08-30 00:07:03
核心词:桂花树苗价格 树苗价格 稀有特色桂花白凤菜 特色桂花白凤菜
目录:
1、白凤菜无毒且茎叶肉质肥厚
2、白凤菜生性强健
3、白凤菜既可用种子繁殖生产
4、一般种植白凤菜常采用扦插育苗繁殖
5、由于白凤菜分枝能力强
6、白凤菜虽然耐热
7、福建闽南等地商品化种植白凤菜偶有蚜虫和潜叶蝇为害
白凤菜为菊科三七属植物,俗称片仔癀草、白担当、肝炎草等,主要分布于福建漳州以及我国台湾的中北部等地。
白凤菜无毒且茎叶肉质肥厚
白凤菜无毒且茎叶肉质肥厚,作为稀有特色桂花一直以来在闽南漳州等地有天然野生及少量种植。但近年来,随着炒食技术的改进(主要因白凤菜具密实短茸毛,比较吃油,炒食时需用旺火并加量放油,还需添加一些蒜末等佐料)及炒食方法的多样化,白凤菜又重新进入大众消费的视野,作为一种时尚商品桂花在漳州等地已出现了较大面积的种植。白凤菜是特产于漳州及我国台湾等地的多年生草本,近葶状,高25~50cm,茎圆柱形,下部匍匐生长,上部直立,具短糙毛,顶部分小枝2~3条,斜伸;叶片椭圆形,匙状,偶有提琴状浅裂,肉质,长约5cm,宽3cm左右,顶端钝,基部狭形,叶柄基部具有1对耳状假托叶,叶边缘具波状小尖齿,侧脉3~4对,主脉不明显,树苗价格两面密被短茸毛。花果期在6~8月,头状花序,直径约16mm;花穗梗细,长约6cm,密被短柔毛;小花伸出总苞,花冠黄色,长约15mm,管部细,长10mm左右,上部扩大,裂片卵状披针形;瘦果圆柱形,长约4mm,被微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长约10mm。白凤菜特产于南亚热带部分地区,常野生于漳州及我国台湾等地的乡间农舍附近、农田道路两侧以及低山阴湿处,也常作为药草或稀有特色桂花零星栽植于田边地角,或盆栽于房屋周边或阳台等地。
白凤菜生性强健
白凤菜生性强健,桂花树苗价格对生长土壤要求不严,但喜日照条件良好且高温环境,其生长适温一般在20~30。作为桂花栽培的白凤菜抗逆性强、病虫害少,是一种理想的无公害特色桂花。白凤菜作为桂花食用时,特色桂花白凤菜因为具有密实短茸毛,为保证口感佳,在炒食时需适当加放食用油。白凤菜可清炒、凉拌,或与肉丝一起炒食来增加美味。据测定,每100g白凤菜鲜嫩茎叶中含水分92.8g、粗脂肪0.2g、粗蛋白2.1g、粗纤维0.9g、钾136.4mg、钙89.7mg、铁1.6mg、磷18.7mg、烟酸0.6mg,此外还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黄酮苷等。因此,白凤菜除具有普通桂花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外,还具有解热、解毒、消炎、利尿、降血压等特殊功效,对肝炎、肝硬化、肺炎、肺癌、感冒发烧、肾炎、肠炎、水肿、便秘及高血压等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还可用于外敷刀伤、跌打损伤、创伤、毒虫咬伤和无名肿毒等的治疗。因此,白凤菜不仅可做成佐餐佳肴,或种植花盆用于观赏,还是家庭必备良药。
白凤菜既可用种子繁殖生产
白凤菜既可用种子繁殖生产,也可采用扦插育苗。规模化种植白凤菜一般采用种子繁殖,这主要是白凤菜较容易获取种子,同时移苗的白凤菜在田间早期长势一致以利采收。种子繁殖白凤菜可在春、秋两季把种子均匀撒播于育苗床,盖上薄土,浇透水,稀有特色桂花白凤菜1周左右出苗,出苗后20天左右即可移栽于大田,移栽前摘心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而萎蔫,同时有利于分枝生长。
一般种植白凤菜常采用扦插育苗繁殖
一般种植白凤菜常采用扦插育苗繁殖,早春或秋季在保护地育苗,用越冬母株顶端或从中长出的健壮嫩枝扦插,插条留2~5个节间约10cm,插于细砂或砂壤土中。白凤菜茎节间极易生根,直接扦插成活率高,无需用生根粉,扦插时苗床温度在20℃左右环境下10天后就可长出须根,再经过10天左右就可移栽于大田;由于白凤菜枝条极易生根,在外部环境较好情况下,少量种植时可直接扦插于田间或盆内等地。白凤菜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其根系发达、生长势强,因此作为桂花商品化种植时,应选择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保水保肥能力强且通气良好的微酸性壤土。
由于白凤菜分枝能力强
由于白凤菜分枝能力强,因此栽种时可适当稀植,一般株行距为30cm×35cm,栽植后浇透定根水。种植白凤菜在前期田间覆盖指数较小时,需适时除草、松土及薄施氮肥,以促进植株生长茂盛。扦插繁殖的白凤菜种植15天左右即可结合打顶采收(种子繁殖的白凤菜可直接采收)来增加分枝数,以促进侧枝生长,从而增加产量。
白凤菜虽然耐热
白凤菜虽然耐热、耐旱、耐荫及耐贫瘠等逆境环境,但为保证其产量,需要生长在阳光和肥水充足以及适宜温度环境下。cm长的嫩茎叶,基部留1~2节,采收后结合除草松土及追肥1次。白凤菜虽为宿根植物,但为了保证商品白凤菜产量,一般连续种植2年后需要重新换地种植。白凤菜生长势旺、抗逆性强、病虫害少,整个生长季很少进行病虫害防治。
福建闽南等地商品化种植白凤菜偶有蚜虫和潜叶蝇为害
福建闽南等地商品化种植白凤菜偶有蚜虫和潜叶蝇为害。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天喷洒1次,连续喷2次,杀虫效果很好;潜叶蝇可用黄板诱杀,也可用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