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词:桂花苗 河西走廊沙漠绿洲桂花树技术 桂花树技术 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目录:
1、2014年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山东引进种植成功
2、播前先准备好规格为50穴的育苗盘
3、主要病害有猝倒病
4、整个生长期内均可为害
桂花树,属锦葵科桂花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羊角豆、羊角菜、黄桂花树、黄葵、咖啡黄葵等,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新型保健蔬菜,在药用及加工业原料的开发方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桂花树性喜温暖、耐热怕寒,嫩果肉质柔嫩、润滑,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适合日常食补;幼果中含有一种黏性物质,可助消化,治疗胃炎、胃溃疡,并可保护肝脏,提高人体免疫力,果实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栽培技术长期食用有预防糖尿病的功效;种子中含有较多的钾、钙、铁、锌、锰等元素,能提取油脂、蛋白质或作为咖啡的代用品。

2014年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山东引进种植成功
2014年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从山东引进种植成功。

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矮秆品种株高1m左右,侧枝多,主、侧枝均可开花结荚,有五棱、八棱,横断面呈五角形或八角形,如品种绿星、新东京5号、五福,在甘肃河西地区均可种植。

先将种子置于容器中,用50~60℃的温水浸种10min,并不断搅拌,桂花苗然后加入30~35℃的温水浸泡8~10h后,把种子上的黏液洗净,将种子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5~28℃的催芽箱内,进行保温保湿催芽。

播前先准备好规格为50穴的育苗盘
播前先准备好规格为50穴的育苗盘,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苗盘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及时装好基质准备点播。

待8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每穴播2粒,深度1.0cm,播后覆盖基质,并轻轻按压,以免"戴帽"出土。

保持育苗温室内白天温度25~30,夜间15~20,一般3~4d即可出苗,待顶土出苗时揭去苗盘上的地膜;出苗后,保持白天温度22~25、夜温15~18;第2片真叶长出后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当幼苗达到4~5片真叶时,适当控制浇水,加大通风量,以降低棚内温度,进行炼苗。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kg、尿素20kg、复合肥30kg,结合平田整地深翻入土,按照垄面宽60cm划线起垄,垄高15~20cm,沟宽60cm,垄面覆盖黑色地膜覆盖,以减少垄面上杂草生长。当幼苗长到5~6片真叶,苗龄30~35d时即可定植,定植时选晴好天气,沿垄面边5.0cm处,按株距40cm打孔。定植后封严定植穴,每667m2保苗3200株左右,定植后立即在膜下浇透水1次。桂花树定植前施足底肥,并及时巧施追肥。此外,在进入开花、采果期时,可在叶部正、背面喷施高美施(腐殖酸液肥)600~800倍液或2%过磷酸钙浸泡液,喷到叶部湿润即可,以免叶片早衰。桂花树生长势强,植株侧芽多。对于种植较密、苗全苗旺的田块,河西走廊沙漠绿洲桂花树技术侧枝过多会影响坐果,应及时抹去侧芽,每株保留3~4个侧枝即可,以免消耗养分,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若种植密度较小,每株可保留4~5个侧枝,只需剪除部分弱小侧枝,留下其余所有的粗壮侧枝,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加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及无效侧枝,收获嫩荚后保留荚下1~2片叶,其余下部叶片全部摘除,当植株高达1.0m时摘心,以利通风透光。桂花树抗性强,病虫害较少,其叶和叶柄有硬毛,能减少病虫为害。在甘肃河西地区栽培,很少发生病虫害,但应重视"预防为主,栽培技术高产栽培技术综合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生态综合防治方法,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药剂。确需化学防治时,要科学、合理,保证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并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主要病害有猝倒病
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病毒病,虫害有美洲斑潜蝇和蚜虫。次。植株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隔5~7d1次,连喷3~4次。
整个生长期内均可为害
整个生长期内均可为害,用10%蚜虱净(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可用1.8%爱福丁(阿维菌素)乳油5000倍液防治。桂花树从播种至采收第一嫩荚一般需65~70d,在甘肃河西地区采收期100d左右。采收过早、过晚,对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影响,只有适时采收才能获得高产。供鲜食的嫩荚,荚长8~12cm、横径1.5~2.0cm时品质最佳。在水肥条件充足、气温较高时,嫩荚生长快,需每隔1~2d采收1次;气温较低时,需每隔3~4d采收1次。最好在早晨采收,桂花树技术嫩果更加鲜嫩。用剪刀从果柄处剪下,切勿用手撕摘,避免将植株撕伤。注意剪净,不要漏剪,如漏采或迟采,不仅单果老、质量差、影响食用,还影响其他嫩荚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