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苗-新疆膜下滴灌加工桂花产量极限探讨
2022-09-15 00:14:07
核心词:桂花树苗 新疆膜下 膜下 下滴灌 下加工 桂花下加工产量 下加工产量 极限下加工探讨 下加工探讨
目录:
1、公司品比试验安排在新疆石河子石总场试验基地
2、新疆自治区区域试验每年安排乌鲁木齐
3、对照品种87-5所有区试点的平均产量区间为107335.5~129297.0kg/hm2
4、区试结果表明
5、由图1可知
6、但所有酱厂离原料基地都有一定距离
7、在鲜食桂花报道2013—2014年度越冬生产结束
8、2014年乌苏市皇宫镇加工桂花示范区66.67hm2实行机械种植
加工桂花作为一种园艺蔬菜作物,进行大田栽培耕作粗放,并且是一次或二次采收产量应低于小面积蔬菜栽培,随着膜下滴灌技术和测土施肥等新技术的运用,生物学产量和实收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公司品比试验安排在新疆石河子石总场试验基地
公司品比试验安排在新疆石河子石总场试验基地,该试验地位于天山中段北坡玛纳河冲积平原,海拔438m,土壤为灰漠土,品比试验每年都进行,膜下滴灌一膜二行,下加工按照区组设计,3次重复,下加工探讨极限下加工探讨所选材料都是自配组合,晚熟对照品种选用美国亨氏公司H9780一直没有改变,早熟对照品种每年都在变,所以不在此列出,产量见表1、2。可见最高产量为材料11126,桂花树苗在2013年获得产量170148.0kg/hm2,而同年对照品种H9780也获得了最高产量。在不同年份,对照品种H9780产量波动很大,最高产量的年份是最低产量的年份的173.5,品种对比试验不设重复,这种数据具有偶发性,但也可以说明随机状态下品种的产量潜力,2011年引入品种名为CORNEL获得了产量206670.0kg/hm2,石番27号获得了产量190677.0kg/hm2。
新疆自治区区域试验每年安排乌鲁木齐
新疆自治区区域试验每年安排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和静4个点,极限下加工探讨下加工产量每个点3次重复,均采用膜下滴灌一膜二行,具体产量结果见表3、4。
对照品种87-5所有区试点的平均产量区间为107335.5~129297.0kg/hm2
可以看出,对照品种87-5所有区试点的平均产量区间为107335.5~129297.0kg/hm2,而2013年在昌吉试验点达到162445.5kg/hm2;在这一时间段,XH6237所有区试点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65817.5kg/hm2,在昌吉试验点XH6237在2013年达到了202554.5kg/hm2。
区试结果表明
区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对照品种和参试品种昌吉这个试验点易获得高产。
由图1可知
由图1可知,膜下新疆膜下210t/hm2是近5年来小区试验的最高产量,也就是产量极限的大顶。这个产量是小区实收拆算出来的,去除了烂果、病果、青果以及直径<3cm的果实,按大多数桂花酱厂进厂原料标准来收获的。
但所有酱厂离原料基地都有一定距离
但所有酱厂离原料基地都有一定距离,采摘、装卸、运输过程中也要产生一定数量的损失,实际生产中的产量拆算系数新疆自治区加工桂花专家组定为0.85,折合产量178.5t/hm2,这和王冀川的模型预测结果类似,其预测4个生态点不同播期的光温生产潜力,下加工探讨其中焉耆点4月1日播期达到238077kg/hm2,实际焉耆前3年平均产量为125520kg/hm2。
在鲜食桂花报道2013—2014年度越冬生产结束
在鲜食桂花报道2013—2014年度越冬生产结束,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东段桂花越冬高产示范点产量达到376.2t/hm2,新疆奇台县2014年种植机采加工桂花,全县506.67hm2机采桂花膜下滴灌产最高达到150t/hm2。新疆兵团第二师二十二团2连种植桂花100.00hm2地全连平均单产123t/hm2以上,新疆膜下桂花树苗职工张晓峰种植桂花2.47hm2,单产139.5t/hm2。
2014年乌苏市皇宫镇加工桂花示范区66.67hm2实行机械种植
2014年乌苏市皇宫镇加工桂花示范区66.67hm2实行机械种植、机械采摘,单产突破162t/hm2。据笔者2015年对新疆高产桂花产地焉耆垦区兵团第二师21团、22团、27团的调查,膜下滴灌栽培目标产量定在150t/hm2,种植加工桂花施肥量达到2250kg/hm2以上,全生育期60%的肥料作为基肥投入,其余一水一肥随滴水施入,这样的用肥量是北疆产区2倍以上,近5年来随着化肥用量增加,但产量提升却很难,产量一直维持在150t/hm2左右,要想将产量再提高一个层次是很难的,相同地域的焉耆县七个星镇也出现同样的问题,2003年七个星镇,加工桂花的产量就已达到150t/hm2,个别农户达到180t/hm2,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七个星镇农民户种植面积小,下滴灌膜下每户不超过0.67hm2,管理精细而能取得高产,而如今最高的产量水平还是如此,有些地方还有下降的趋势。因此,种植户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不应偏面追求更高的产量,应该将效益也就是投入产出比放在第1位,各级部门在进行区试或者地方准入试验中,不再把产量指标放在首要位置,而要将可溶性固型物、桂花红素含量、红黄比或者黏稠度以及风味等影响桂花酱出口情况指标作为评判指标,这才能使红色产业走向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