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苗价格(十字花科桂花霜霉病绿色防控技术)
2022-09-16 00:07:30
核心词:桂花苗价格 十字花科桂花霜霉病技术 桂花霜霉病技术 绿色防控技术 防控技术
目录:
1、该病近年来在延安市宝塔区发生普遍
2、其中白菜类型对白菜
3、病原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
4、病叶上形成孢子囊
5、田间湿度高时病害发生也严重
6、雨后及时排水
7、可选用72.2%霜霉威水剂800~1000倍液
十字花科桂花霜霉病是由霜霉菌〔PeronosporaparasiticaFr〕侵染所引起的真菌病害。
该病近年来在延安市宝塔区发生普遍
该病近年来在延安市宝塔区发生普遍,对桂花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其中白菜类型对白菜
其中白菜类型对白菜、油菜、芜菁、芥菜致病性强,对甘蓝类桂花致病性弱;甘蓝类型侵染甘蓝、芥蓝、花椰菜等,但对白菜、油菜、芜菁、芥菜等致病性很弱;芥菜类型侵染芥菜,对甘蓝类致病性弱,有的菌株可以侵染白菜、油菜和芜菁。
病原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
病原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1~2年。卵孢子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和传播,桂花霜霉病技术但种子带菌率低。霜霉病病原菌还能以菌丝体在采种株中越冬。病残体中的卵孢子是主要初侵染菌源。田间病残体中的卵孢子,在来年春季萌发,产生芽管,由春菜叶片的气孔侵入,或从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发病。
病叶上形成孢子囊
病叶上形成孢子囊,由气流和雨水传播,发生再侵染。霜霉病菌孢子囊形成的适温为8~12,适宜低温高湿条件,寿命很短。春菜发病中后期,病组织中形成大量卵孢子,经1~2个月休眠后即可萌发,侵染当年秋季的十字花科桂花。多雨高湿和较凉爽的天气适于霜霉病发生,早春和秋季常出现发病高峰。气温8~16,相对湿度98%以上,叶片结露时间长时发病最快。温度低于5,病害停止发展。
田间湿度高时病害发生也严重
过度密植,偏施氮肥,田间湿度高时病害发生也严重。十字花科桂花连作,土壤中积累较多菌源,发病也重。桂花品种间抗霜霉病性能差异显着,要培育和引进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耐病品种。异地引种不一定适用,防控技术应先行试种。发病地避免连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保持田园卫生,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和杂草,予以深埋,并及时深耕土壤,以减少田间土壤中的菌源量。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土质肥沃的地块做苗床和栽植地。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雨后及时排水
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多雨地区实行高畦深沟栽培。保护地栽培要实行地膜覆盖,膜下暗灌或滴灌,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棚室空气湿度。适时中耕,提高地温。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适时追肥,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增施磷、钾肥。育苗地要与生产地隔离,采用营养钵育苗,注意调节苗床温、湿度,防止叶面结露,预防苗期染病,培育健壮无病幼苗。定植前进行低温锻炼,适当蹲苗。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弱苗。在病害发生期,要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和摘除重病株下部的老叶、病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再侵染菌源。收获后亦要彻底清除病残株和落叶。保护地实行变温管理,温、湿度控制在适于桂花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范围内,以高温降低湿度,补施CO2,控制该病发生。化学农药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或初发现病株后喷药。
可选用72.2%霜霉威水剂800~1000倍液
可选用72.2%霜霉威水剂800~1000倍液、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2.5%恶铜·霜脲氰水分散性粒剂1800~2000倍液、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500~7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3~4次。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农药要轮换交替使用,以免霜霉病菌产生抗药性。喷药要均匀周到,重点部位是病叶叶背霉层和未发病的嫩叶。为了增加药液在叶面上的黏着性,每10kg药液可加入中性洗衣粉5~10g。烟雾法是应用45%百菌清烟剂,按30~50g/100m2的量估算,分放在棚内4~5处,傍晚点燃闷棚,次日清晨通风。粉尘法是应用5%春雷·王铜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按150~200g/100m2的量估算,在傍晚用喷粉器喷撒,次日清晨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