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苗(张明:散户谨防再被“割桂花”)
2022-09-30 00:25:18
核心词:桂花树苗 张明散户谨防 散户谨防 再谨防割 被谨防割 谨防割 谨防割桂花
目录:
1、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2、在金融周期下行和机构投资者崛起的双重作用下
3、张明对记者表示
4、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
5、张明1977年出生
读博士前,张明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做了一年多的审计员。
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
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一个短周期大约3年,而金融周期则要长得多,一般在15—16年。中国金融周期在2016年达到这一轮的顶峰,之后就步入了下行阶段,换句话说,未来市场里的流动性会越来越稀缺。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更愿意持有那些容易卖出去的资产"张明说。按照这一标准衡量,盈利情况稳定的大公司显然要比中小企业、创业公司更适合作为投资标的。另一方面,中国股市中的散户比例正在下降,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比例在上升,后者的风格更加稳健,更愿意投资大企业。
在金融周期下行和机构投资者崛起的双重作用下
在金融周期下行和机构投资者崛起的双重作用下,蓝筹股得到市场青睐就不足为奇了。张明认为这种趋势在2018年会继续,考虑到中国股市的波动性比发达国家更大,他建议散户不妨将资金交给更加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散户投股市有一个说法,叫七亏两平一赚,就是说70%的人亏钱,20%的人勉强打个平手,只有10%的人赚钱,而且这部分人还一直在变"张明对记者说"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基金不失为更好的投资选择,被谨防割再谨防割对散户来说,交给专业机构通常比自己投更好"最近一段时间"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频繁出台金融监管措施,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投资者的判断"很明显,几家监管部门都想做出业绩来,尤其是三会之间,明显存在‘竞争。这些政策的初衷都是对的,但出台得过于密集,相互叠加很容易在短期内加剧市场动荡"张明说。过去一年,证监会在打击不当交易、内幕交易等方面的态度和成效有目共睹,很多新政策的出台也挤出了一些泡沫。加上银监会、保监会对各类金融机构的进一步管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趋紧,政策叠加导致共振的可能性正在升高,这对市场而言也是一种风险。张明认为"一行三会"应该加强协调"比如三会的监管强一点,央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就可以稍微宽松一点,作为一种风险对冲,以防范短期内金融动荡的发生。除内部风险外,来自外部的风险也要警惕。美国股市从2009年涨到2018年初,市值到了高位,泡沫开始显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开始收紧。在今年2月美股暴跌前,张明就写过一篇文章,担心2018年的美股有显着调整的风险。
张明对记者表示
张明对记者表示,目前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非常强,如果发生特定的经济冲击(如美债收益率上扬)或者政治冲击(如特朗普遭到弹劾,美股都有再次显着下跌的可能,而且必然波及A股和港股。因此,他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4点建议:分批次投资、选择相关性不太强的股票、借助专业投资机构、控制好投资额度"在金融周期下行的过程中,你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收益率多少,而是本金的安全,以避免再一次被‘割桂花"近期的中美贸易摩擦让股市频繁动荡,张明认为虽然贸易战全面开打的可能性不大,但进一步扩大化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同时,谨防割桂花谨防割中国政府迅速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包括加快开放资本账户、放宽外资对中国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上限等。张明坦言,一些改革政策在短期内将对国内金融机构产生冲击,但从中长期看,改革对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提高资本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都有帮助"总体利大于弊。如果不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金融改革政策可能会来得更早一些。当年的"4万亿计划"让中国在金融危机后没有经历太痛苦的调整期,经济体量很快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也导致中国没能按时推出重大改革举措"4万亿计划"之后,中国主要依靠刺激性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最明显的就是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飙升的房地产市场,它们使中国经济保持了增长态势,但也延续了结构性失衡的状态,低端供给过多、产能过剩,而高端供给不足。
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
在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近年来民营实体经济的日子很不好过。张明表示,对金融机构来说,如果投资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低于融资成本,那就只有两种做法:一是加金融杠杆,放大投资回报率,这会增大市场风险;二是不投实体经济,而是通过各种隐性渠道去投虚拟经济,最后导致整个经济脱实向虚"这些问题光靠加强金融监管是无法解决的。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提振实体经济,只有通过重大改革才能扭转结构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低端产业在升级,消费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在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忽视乃至放弃制造业。2018年4月20日,谨防割被谨防割中国股市仍处于动荡状态,一位股民在安徽阜阳市某证券营业厅内关注股市行情"中国的新兴制造业刚刚起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我们要把传统制造业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起来。纵观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靠消费和服务业崛起为大国的"张明认为,真正决定中国能走到哪一步的,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制造业"在这个关键阶段,中国要做好3件事:一是未来10年仍应维持较快的经济增速,5%到6%都可以,但必须是货真价实的增长,不是被泡沫撑起来的;二是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三是突破阻力、及时推进重大改革,包括企业所有制改革、土地流转改革、向民间资本开放服务业等。对实体经济的未来,张明持审慎乐观的态度。在他看来,实体经济当前的好转与外部环境的改善高度相关,桂花树苗而其内生增长动力并没那么强"政府应进一步放松对民营企业的管制,特别是要开放服务业。现在城市里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资源非常匮乏,同时大量民营资本没有投资渠道,如果让两者对接,能极大地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张明说。
张明1977年出生
张明1977年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