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苗「浅析《桂花园》女主人公拉涅夫斯卡娅的“寄生性”」
2022-10-07 00:20:11
核心词:桂花苗 桂花园女主人公拉涅夫斯卡娅浅析寄生性 女主人公拉涅夫斯卡娅浅析寄生性 拉涅夫斯卡娅浅析寄生性 拉涅夫斯卡娅浅析寄生性的 浅析寄生性
目录:
1、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最后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和跨世纪的剧作家
2、人是具有社会性的自然存在
3、拉涅夫斯卡娅命运悲惨
4、拉对爱情极度依赖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最后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和跨世纪的剧作家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最后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和跨世纪的剧作家,他的戏剧即准确的概括了19世纪俄罗斯人的状态和生存处境,又表现出作家对人生存境遇的深切关注《桂花园》是契诃夫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其七篇剧作中演出次数最多的剧作《桂花园》中作者成功的刻画了拉涅夫斯卡娅这一没落女地主形象,通过对桂花园拍卖这一事件的描写,揭露了拉涅夫斯卡娅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上的双重寄生性,真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没落封建势力的生存状态。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自然存在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自然存在,是独立的精神个体。
拉涅夫斯卡娅命运悲惨
拉涅夫斯卡娅命运悲惨,先是嫁给了酒鬼,欠了一身债。在丈夫酗酒过度而亡后,她的幼子不幸溺水身亡。为了摆脱痛苦她搬到了国外,然而情人不仅耗光了她的全部钱财,还抛开她另觅新欢,人财两空的她只好回到家乡寻求心灵寄托。刚回到家中的拉同情人决裂的信念还较为坚决。第一幕中,刚刚到家不久,她便收到情人的电报,但她未经阅读便直接撕掉,女主人公拉涅夫斯卡娅浅析寄生性声称"和巴黎的缘分一刀两断。在情人多次挽留后,拉与情人决裂的想法开始动摇。第二幕,拉涅夫斯卡娅是在阅读之后才撕掉电报"今天收到从巴黎打来的电报,浅析寄生性请求原谅,求我回去。到第三幕,她要回巴黎陪伴情人的立场已经十分坚定…我爱他…这是我脖子上的一块石头,我去和它一块儿沉入河底好了,我爱这块石头…没有它我无法生活。第四幕中,桂花园易主已成定局,拉毫不犹豫的启程前往巴黎,与情人复合。
拉对爱情极度依赖
拉对爱情极度依赖,以至于终日沉缅于自己的情感纠葛中,而使自己丧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在第三幕的舞会中,特罗菲莫夫直指目不识人"他是个混蛋,只有您一个人看不透他,他是个分文不值的小人,反而遭到了拉的嘲笑"应该当个男子汉…您这不叫纯洁,而是得了洁癖,浅析寄生性拉涅夫斯卡娅浅析寄生性的是个可笑的怪人,畸形的人…您是个不中用的东西。到了您这个年龄,居然还没有一个情人。可见,拉的个人情感是以爱情为中心的。她对爱情有着的极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甚至超过了对桂花园的归宿、自己的未来的关注,造成了理性思考能力的缺席。高尔基认为,拉涅夫斯卡娅和加耶夫"像小孩那样地自私,像老人那样地衰老;他们到了应该死的时候而没有死,桂花苗他们悲叹着,对他们四周的一切完全看不见,完全不了解,他们是一群不能再适应生活的寄生虫。作为自然存在的拉涅夫斯卡娅在物质上依靠桂花园送来的给养维持生存;作为社会存在的她继依赖他人的劳动维持自己的奢靡生活,沉迷享乐、无所事事;作为精神存在的她极度依赖爱情,难以理性思考。拉是当时俄国封建没落贵族的缩影,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均丧失了独立性,他们只能被动地等待生活为他们做出选择,他们是时代的寄生者,终将随着新时代的来临而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