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苗:林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3的
2018-11-12 23:38:22
农业地理
树苗湖北气候温和,光能、热量和降水量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由于地形高低悬殊,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小气候和与之相适应的土壤、植被以及农牧业生产上的地区性差异。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位于东经108°21‘—116°07’,北纬29°05‘—33°20’之间(注:因有关资料记载的经纬度中的分数部分小尽相冋,故米用省?志经折録还中的记蚊,以求统一口松),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总面积185897平方公里,东界安徽,南邻湖南、江西,西接四川、陕西,北连河南。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北缘区域。
地貌特点
树苗湖北地形复杂,西部、北部和东部为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诸山环绕,桂花树苗南部坦荡开阔,与洞庭湖平原相连;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汉水、清江、员水、倒水、涕水、富水等众多河流汇入长江,以及洪湖、梁子湖等大小湖泊單罗棋布,构成向心状水系,年平均过境客水总量约6338亿立方米,相当于境内地表径流量的6.7倍;山地习惯上分为高山、二高山或中山、低山,海拔高度分别为1200米以上、800-1200米、500—800米,鄂西山地大都在海拔千米以上,最高峰神农顶为3105米;丘陵岗地,海拔高度为100-500米,?江汉及鄂东沿江平原,海拔髙度均在百米以下。全省地势主要是由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构成明显的二级悌地,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其地貌特点大体是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按地形划分,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分别占全省自然面积的44.4%、35.7%、19.9%,大致是七山、一水、二分田。
政区与交通
树苗年,湖北省辖5个地区、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45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省会武汉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沿江大城市之一。1992年全省人口5500多万,比1949年增长近1倍。
湖北交通便利,既有纵横交错的京广、焦柳、武大、汉丹、襄渝、汉为中心可通北京、上海、南京、郑州、沈阳、西安、成都、昆明、广州、深圳、海口、香港及省内宜昌、恩施等地,还有遍布城乡的公路网络,形成豫、湘、皖、赣、苏、云、贵、川、陕等省间的交通枢纽,加之全省工业基础雄厚,市场繁荣,成为推进农牧业现代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优势。
桂花树湖北土地资源丰富。1949年全省耕地面积5592.47万亩,其中水田2655.98万亩,旱地2936.49万亩,人均耕地2.17亩。在自然经济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土地利用率低,人均耕地趋向减少,到1992年全省耕地面积5132.36万亩,其中水田2767.97万亩,旱地2364.39万亩,人均耕地0.93亩(比1949年减少56.14%)。土壤分布特点,全省从南而北自然形成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地带和北亚热带的黄棕壤地带?全省天然草场总面积约为4169.85万亩,其中可利用的面积有3077.7万亩,占总面积的73.81%。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地区间农牧业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既有差异又有潜力。
耕地
清末至民国的近40年,政局不稳,灾荒频繁,耕地增减幅度较大,湖北人均占有耕地最少的1912年为1.50亩,最多的1945年为2.80亩。新中国成立后,50—60年代开荒扩大面积累计800多万亩,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乡镇交通建设占用耕地,人均耕地总的趋向是逐渐减少(见实际)。因此,根据国务院指示,各级人民政府明文规定:把珍惜保护耕地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实际一1992年湖北省人均耕地面积
年份
人均
注,资料源于湖北省统计局、省农枚业厅统计年报。
全省耕地的59.2%集中分布在江汉平原、鄂东沿江湖区和鄂中k陵地带,其中水田比重大,约占2/3。这里是全省自然、经济、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带,具有农业生产的综合优势,属于全省乃至全国的粮棉油重要基地。
桂花山区丘陵岗地的耕地较少,其中山区耕地集中于山间盆地、河谷、台地以及较平缓的古夷面上,约占全省耕地的21.3%;鄂北岗地连片的耕地,约占全省耕地的7.2%;零星分布的耕地,约占全省耕地的12.3%。
树苗湖北土壤类型多,其主要成土母质有大别山区古老的变质岩,武陵山区大面积的石灰岩,幕阜山区的花岗岩、砂质岩,鄂东一带的片麻岩,丘陵岗地的第四纪褐色枯土,还有广泛的近代冲积湖积物。全省自南至北分为中亚热带的红壤、黄壤地带和北亚热带的興不饿、凤卞?工耶作o-ttpjinimn,吻‘又;mi饥m肉又冋反,土壤的分布又具有垂直地带性的持点。此外,还有非地带性的土壤,其中包括石灰土、紫色土、砂姜黑土、石质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等。据1979年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共有14个土类,32个亚类,138个土属。土壤类型以微酸性、中性、微碱性为主,既无强酸性土壤,又无强碱性土壤,有利于各种作物生长。全省水田酸性土壤占18.29%,微酸性土壤占35.60%,中性土壤占20.59%,微碱性土壤占25.34%;旱地酸性土壤占5.42%,微酸性土壤占21.58%,中性土壤占28.55%,微碱性土壤占42.94%。全省非耕地土壤以微酸性、酸性为主,中性土壤、微碱性土壤各占一小部分,全省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其变动范围从0.5%—4.0%。其中耕地土壤的变幅大部分在1%—3%,而且水田平均有机质含量高于旱地土壤。水田有机质含量大都为2%—3%的,占水田总面积的44.75%;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的,占旱地总面积的54.84%;林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3%的,占林荒地总面积的52.88%。
桂花树全省中低产田土壤主要有冷浸田、低湖田、中层青泥田和过沙、过粘、过酸、瘠薄、缺素田(地)等,约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这些土壤因环境条件,理化性状等不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高产稳产田的单位面积产量比中产田高20%左右,低产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又比中产田低20%以上。因此,各地把改良中低产田作为充分利用现有耕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树苗草场
桂花树苗湖北草场草地分布主要是在鄂西山区,其次是在鄂中丘陵、鄂东北和鄂东南低山丘陵岗地,根据省农牧业厅畜牧局1979-1983年普查统计,全省天然草场总面积为9628.0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口J?厶d/o,丁HJ口w/p人Iuvu*1I/Jm>1=1-LjIUJTz;的79%,主要是6种类型草场组成,即草丛草场、灌丛草场、疏林草场、高山湖滨草甸草场、农林闲隙地迹地草场,其余均为零星草场。可利用草场中万亩以上和小片分散草场各半(见实际)。
本文转载自
桂花树苗www.guihua19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