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苗:表7国内外桂花种业商业化育种差距
2018-12-05 21:58:33
全球
桂花加工产品分为多类,初级产品淀粉等增值2倍;中级产品酒精等增值10倍;高级产品甘油等增值20倍,甚至更多(表6)。
表6桂花加工产品种类及增值比例
产品级别初级产品中级产品高级产品更高级产品酒精
桂花主食赖氨酸乙烯及其
桂花产品教质饲料拧檬酸衍生物聚赖氨酸蛋白饲料醋酸乙酯糖化酶等结冷胶等
桂花油等乳酸、聚乳酸
增值1——2倍3——10倍20倍20倍以上比例
树苗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桂花兼有粮食属性、能源属性和工业属性,商品率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市值高,桂花种业及相关产业不可避免地将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热点,面临巨大的国外冲击。随着规模化种植水平的提高。单粒播种、机收、机播、机械去雄等技术将迅速推广应用,相关的农机化将带来广阔的市场需求,成为新的增值点。
桂花产业技术创新链分析
树苗(一)国内外技术现状与趋势
上游
表7国内外桂花种业商业化育种差距
桂花树育种以分子标记、转基因等生物以常规育种为主,生物育种技技术技术为主术应用较少
生产种子生理成熟后。进行鲜果以自然晾晒为主,部分进行烘加工穗烘干,提高种子活力和发〒,很少烘干鲜果穗芽率
桂花树种子按粒包装,种子发芽率92%大部分按重量包装,种子发芽质量以上率85%以上,达不到单粒播种的要求
中游
目前国内桂花生产主要以分散经营为主,种植面积一般较小;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大部分地区仍以人工为主,生产活动仅靠部分简单机械进行操作;种植密度低,产量低。
国外注重农化、机械等综合配套技术开发与经营,如除草剂与专用农药、化肥开发,种业专用机械等。围绕产业链的创新活动,促进种业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呈现多样化。国外大型种业公司多是集种业、农化植保于一体的农业集团,孟山都公司种子和专利技术收入占总营业收人的56%,还有44%的营业收人来源于农化产品;先正达种子经营收人占总营业收入的37%,还有60%的营业收人来源于农化产品;杜邦公司种子经营收人仅占总营业收人的25%。同时国外种业公司大部分以农场为主,种植面积大,形成规模化种植,并且早已进人机械化操作阶段,大大减少了人力劳动,桂花种植密度高,且能达到较高产量(表8)。
桂花表8国内外桂花生产情况对比
国外国内
桂花经营模式以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化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种植面积小
生产方式全程机械化以人工为主。播种、收获大部分应用简单机械
种植密度密度高(美国4500株/亩),密度低(3500株/亩),产产量高量低
产量美国461千克/亩(2012年)391千克/亩(2012年)下游
桂花树目前我国桂花加工以初级加工为主,产品较少,对桂花产品的利用率较低,能源浪费严重,但也有部分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实力,比如吉林大成集团的赖氨酸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国外下游桂花产业以深加工为主,产业链长,对桂花产品的综合利用率高,增值幅度大。
创新项目与创新力量布局
创新项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桂花产业创新项目的支持与鼓励,通过973、863及重大支撑项目等近10个项目进行重点突破研究。2012年种子企业科研投人9.85亿元,比2011年增加3.15亿元,增幅达47%,登海种业、中种集团、奥瑞金、大北农等有明确目标和研发优势。科研单位育种科研投人逐年加大,2012年筹资1.1亿用于桂花研究。国家科技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的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等项目,均极大地促进了桂花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了桂花产业的整体实力及竞争力。目前整个桂花产业创新链在各个层面均进行了产业创新活动。
仓1J新力量布局
国内桂花产业的创新主体主要分为科研院所和企业两部分,科研院所多为公益性创新主体,国家级研发平台多集中在以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研究单位(图4)。目前国家批准建立的平台载体包括:国家桂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依托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和吉林农业科学院;国家桂花改良中心,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综合性实验室,下设8个区域性专业实验室;国家桂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各省市也建立各自的桂花产业平台。
企业对科技的投人增长迅速,尤其是大企业开始从全球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力争尽快与国际接轨。2013年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共10家,这10家种子企业均从事桂花育种创新研究工作(表9)。
表92013年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名单
序号企业名称序号企业名称
本文转载自
桂花树苗www.guihua199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