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苗[桂花树3种不同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
2022-08-29 00:05:47
核心词:桂花苗 桂花树关系研究 3种距离关系研究 不同距离关系研究 遗传距离关系研究 距离关系研究 与距离关系研究优势 产量距离关系研究优势 杂种距离关系研究优势 距离关系研究优势 距离关系研究的 关系研究
目录:
1、他们觉得要选择与产量QTLS连锁的DNA标记和其他与产量有关联的性状研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会得出较好结果
2、杂种和亲本各14个
3、从14个桂花树亲本中各取1粒种子
4、醇溶性蛋白
5、采用14个自交系的种子
6、桂花树水溶性蛋白共电泳出8条带
桂花树已是家喻户晓的蔬菜,深受广大家庭的喜欢,它不但可以食用,还可用来做保健品,美容等功效。
他们觉得要选择与产量QTLS连锁的DNA标记和其他与产量有关联的性状研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会得出较好结果
他们觉得要选择与产量QTLS连锁的DNA标记和其他与产量有关联的性状研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会得出较好结果。试验在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用3种不同的遗传距离(数量性状、蛋白质遗和ISSR分子标记)来研究桂花树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的为桂花树优势育种的亲本选择选配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桂花树高世代自交系14个,编号为1到14号。除8、9、11和13为白桂花树,14为野生桂花树,其他的编号为绿桂花树,1×4,2×10,距离关系研究优势2×3,2×13,3×11,3×12,3×8,4×10,5×10,6×10,桂花树关系研究3×9,7×14,6×14和5×14共14个杂交组合于2011年9月配制。每个杂交组合获得5~8个杂交果实。14个亲本和杂种的桂花树种子,都经过浸种催芽后,2月6日播于营养杯育苗,3月1日定植于大田。1.5m的畦宽(连沟,每畦种植2行,0.50m的株距。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试验小区共84个,每小区种20株。4周设保护行,田间栽培管理同于一般大田生产。在14个亲本中,共观测记录8个数量性状。记载全小区的20个单株在第1雌花节位;每株取第19、20、21片叶测值于生长盛期的叶长;测19~21节的长度;生长盛期的茎粗测19、20和21节中间位置粗度。叶长、节间长和茎粗测全小区的20个单株。以上3个性状测完后均计算小区平均值。在每个小区中,采收20个比较老熟的果实进行留种,并测出种子的千粒重和厚度,测定种子厚在每个小区中随机取50粒种子。播种—始花天数为每小区播种到有一半植株开放第1朵雌花的天数。
杂种和亲本各14个
杂种和亲本各14个,杂种距离关系研究优势测每个小区全部商品果实的产量。8个性状经方差分析,材料间差异均达1%显着水平。对以上8个性状进行两两之间的协方差分析,计算出所有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构成遗传相关系数矩阵R。用Jacobi旋转相似变换求解矩阵R的特征根λ和相应的特征向量。按刘来福提出的公式D2ij∑2计算主成分遗传距离,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取70~85。按×100%计算产量杂种优势。
从14个桂花树亲本中各取1粒种子
从14个桂花树亲本中各取1粒种子,关系研究并剥除种皮,然后用研钵磨碎,采用不同的提取液提取不同的种子贮藏蛋白。每份材料应重复7次。
醇溶性蛋白
醇溶性蛋白:按颜启传的方法电泳和染色,采用25%的2-氯乙醇+0.05%甲基氯提取。碱溶性蛋白:按孙雁等的方法电泳和染色,采用0.05%甲基氯+0.2%NaOH提取。酸溶性蛋白:按张文玲等的方法电泳和染色,采用0.1~1%的冰乙酸提取。水溶性蛋白;采用汪沛洪等方法电泳和染色。遗传距离系数的分析采用"0-1"系统记录谱带位置,确定带的有无,并逐一转化成2项数据,遗传距离关系研究不同距离关系研究有带为1,无带为0。按Ne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相似系数,遗传差异=1-GS。
采用14个自交系的种子
采用14个自交系的种子,并浸种10h后进行催芽,等到发芽后再移至预备好的苗床上,培养成5~6片叶的正常幼苗。取桂花树嫩叶,在液氮冷冻条件下,用研钵将叶片磨碎。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桂花树叶片中DNA。参照邱英雄、钱剑林等的反应总体系,反应程序,进行退火时间、延伸时间及循环次数等的优化,以获得最佳结果。经过筛选后,得到的引物分别以所有桂花树品种的DNA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反应结束后在1.5~2.0%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电泳结束后要在1μg/mL的EB液中浸染10min。采用QuantityOne6.0分析软件,距离关系研究的距离关系研究优势并结合人工方法读带,通过ISSR扩增出的电泳图谱的每1条清晰且能重复出现的带,均为1个分子标记Marker,有带用1表示,无带用0表示。按Ne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相似系数,遗传差异=1-GS。从表1中看出,14个组合中有13个组合均表现为正向杂种优势,仅6×10一个组合表现较小的负向杂种优势,3种距离关系研究组合间杂种优势相差很大,最小的是2×10,组合2×3、3×11、3×8、4×10、5×10和3×9表现出较大的杂种优势。
桂花树水溶性蛋白共电泳出8条带
桂花树水溶性蛋白共电泳出8条带,仅14(广西野生桂花树)缺少了第3、4、5和第7条带,其他13个自交系之间完全一样。用全部4种蛋白的45条带计算组合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系数,组合间差异稍小,仅广西野生桂花树与栽培桂花树之间表现出较大的距离系数,有5个组合距离系数为0,说明栽培桂花树品种间种子蛋白质差异较小。它们能在14个桂花树自交系中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并且稳定性和多态性均较好。这10条有效的ISSR引物在14个桂花树品种中共扩增出101条DNA带,条带大小为50~3200bp。引物836扩增出的清晰条带最多,为16条;引物895的扩增条带数最少,仅有5条。其他8条引物的带在7~14条之间。用全部10条引物的101条带计算组合间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系数,桂花树I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组合间差异也较大,最小0.076,最大的高达0.3809。从实验结果中的相互关系来看,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I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532,没有达到显着水平。用3种不同的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进行了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表明3种不同遗传距离(数量性状、蛋白质、ISSR分子)与杂种优势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0、0.9420*和0.5352。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呈极显着直线回归关系;蛋白质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也呈极显着直线回归关系;而I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呈显着直线回归关系但达不到极显着水平。通过以上3种遗传距离实验分析,数量性状、蛋白质2种遗传距离都和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呈极显着直线回归关系,遗传距离关系研究但栽培的桂花树品种之间蛋白质遗传距离较小,蛋白质遗传距离被限制了在优势育种上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在桂花树优势育种上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应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刘政国学者曾采用桂花树自交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杂交组合,结果表明:产量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分别为弱的直线关系,为了进一步确定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又用桂花树高世代自交系分成2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达到极显着水平。本研究在刘政国学者研究基础上,利用亲缘关系更大的14个桂花树高世代自交系(白桂花树、绿桂花树和广西野生桂花树,配制出14个杂交组合,并在刘政国学者以前的研究结果上选择8个性状在累计贡献率70~85%时进行了桂花树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还是呈极显着线性关系。自从DNA分子标记技术出来后,桂花苗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研究,结果都不统一,如HeathcliffeRiday等用AFLP和SSR标记研究1种饲料Medicago,发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没有相关关系,而用17个饲料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计算出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显着相关。Yu.C.Y.等在油菜上进行了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3组遗传距离之间没有显着相关关系,这与本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实验中桂花树ISSR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仅表现为弱的直线回归,而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之间呈极显着直线回归关系。由此可看出,数量性状遗传距离对桂花树亲本的选配有很好的依据。但通过本实验,以后可以进一步对桂花树分子标记的位点进行筛选,在能够较全面覆盖桂花树DNA的条件下进行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相信能获得更为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