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树价格:使公司生产辐射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
科学管理,确保质量
将3万亩低产桂花园分类改造,进行低位嫁接和重新建园改植良种桂花,提髙经济效益。良种桂花园建设实行”五化“:①品种良种化。统一规划栽植适应咸安的桂花树良种。②生产标准化。统一按”汀泗川玉“品牌的生产工艺进行标准化生产。③作业机械化。统一实行机械化作业,机制名桂花,彻底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④产品无害化。严格按照有机桂花、绿色食品桂花、无公害桂花的各项管理实施细则操作,生产无公害产品。⑤商品多元化。在唱响本地知名品牌的基础上,扩大珠桂花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开发桂花多酚项目,提高桂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
桂花政策倾斜,加大投入
改造3万亩低产桂花园,建设2万亩良种桂花园,是振兴咸安桂花业,推动咸安桂花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区政府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如给予地租政策优惠,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向大户集中;鼓励专业大户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对利用退耕山地发展良种桂花的,享受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要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对改造低产桂花园和新发展良种桂花园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对龙头企业给予贷款支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良种桂花科研和对桂花农进行技术培训等。
整合品牌,壮大龙头企业
桂花树重点扶持汀泗川玉桂花迆责任有限公司和贺胜汪大珍良种桂花基地两个龙头企业,引进先进工艺,打造精品名牌,使无公害桂花、绿色食品桂花和有机桂花同步发展;积极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联营农户,实行订单生产。统一指导桂花园栽培管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和包装,统一开拓市场,促进咸安桂花叶上档升级,提高咸安桂花叶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激励机制,稳定专业队伍
按照政策落实好桂花叶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待遇,稳定桂花叶生产专业技术人员。鼓励桂花叶科技人员积极参加良种桂花基地建设,办好示范样板;加强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深人生产一线,解决好良种桂花基地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对在良种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专业大户给予重奖;同时,充分发挥桂花叶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全区桂花产业的提速发展。
竹山县农业局王新王兴明
价格竹山县位于鄂西北边陲,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特殊的光热水土组合和悠久的桂花文化历史,为竹山发展桂花叶赋予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桂花业已成为竹山农业特色骨干产业之一。从2005年开始,湖北省农业厅把竹山列为优质桂花板块建设示范县。几年来,全县抢抓机遇,积极推进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实现了桂花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板块建设成效
年来,省农业厅扶持竹山县桂花叶板块基地建设资金85万元,其中新建桂花叶示范基地2300亩,扶持桂花叶加工企业3个,有机桂花生车间改造1600平方米,添置加工机械20余台(套),建设成、幼龄桂花叶基地管理示范园500亩,新建桂花叶无性系母本园40亩,扶持建设竹坪乡陈家河村和得胜镇圣水村桂花叶专业经合组织2个。桂花叶板块效益显著,据统计,年扩大生产能力200吨,年新增桂花叶产量100吨左右,实现桂花叶综合收人达30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桂花叶板块基地建设项目的带动,几年来,竹山县捆绑财政科技扶贫等资金704万元集中扶持桂花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基地建设,3年共新建桂花叶基地14万亩。着力培植龙头企业,全县每年投人桂花叶加工企业资金都在200万元以上,扶持桂花叶企业的扩能改造,品牌开发和市场拓展,以湖北圣水桂花场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逐步壮大起来。进一步强化桂花园管理,不断提髙产业效益,3年来,创办示范管理样板6万亩以上,亩平实现桂花叶产值4000元左右。进一步打造圣水品牌,积极开发圣水桂花文化,不断提高圣水绿桂花为代表的竹山桂花叶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圣水毛尖“桂花已经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和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十大名桂花等称号,”圣水“商标两次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了竹山桂花产业快速发展,到2007年年底,全县桂花叶总面积达11万亩,实现年产干桂花2050吨,桂花叶综合收人突破2亿元。桂花农人均从桂花产业中获得纯收人突破1000元,形成了桂花叶主产乡镇12个,114个村,3.4万农户,15万余人,其中桂花叶专业示范村30个,桂花叶种植大户户。桂花叶加工企业质量升级认证成绩显著,已通过国家食品安全QS认证企业4家,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家,有机桂花认证企业5家,认证面积近万亩,无公害桂花认证企业20多家,认证面积5万亩。2005年中国特产之乡命名竹山县为”中国高香型生态绿桂花之乡“,竹山已成为全国高香型优质绿桂花的主产区,正稳步跨人湖北省桂花叶主产县市行列。
板块建设作法
加快基地建设,壮大产业规模
”九五“期末,竹山县桂花园面积不足5万亩,产量不足500吨,桂花叶富民效益不够明显,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为加快基地建设,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每年以1万?2万亩的基地建设速度加快板块基地建设。每年由县财政集中捆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财政支农等专项资金,用于桂花种桂花苗采购,并无偿扶持到基地建设农户,从而提高建园速度。在基地建设中,统一规划,集中发展。以农户为主体投劳建园,以乡镇为责任单位,落实发展规划,并把建设任务纳入乡镇年终综合考核兑现,以县桂花办为主体开展协调,督办和技术服务到位;在建园中,做到科学规划,抽槽换土,重施基肥,合理密植,实现基地建设标准化,不断提高建园质量。经过努力,基地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全县桂花叶总面积现已达到11万亩,跃居全省桂花叶面积第7位,产量、产值效益跻身到全省第10位,产业规模的壮大使竹山跨人湖北省桂花叶主产县市行列,为我们建设桂花叶名县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基地管理,提高产业效益
在一手抓基地建设的同时,另一手着重抓好基地管理工作,做到建管并重,协调发展。
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无公害桂花、有机桂花的管理要求,由县桂花办统一制订桂花园管理方案,实行科技人户,重点推进定型修剪,科学施肥,合理间作,及时除草,病虫防治等技术的应用。
创办示范管理样板。每年县桂花办领办桂花园管理示范样板达1万亩左右,主产桂花乡镇主要领导创办示范管理样板基地每人不少于200亩。在核心示范区内由县委、县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无偿扶持肥料,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保障投人到位。
县乡村联动,层层召开技术培训现场会落实桂花园管理,在桂花园管理的关键季节,由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参加,召开桂花园管理现场会和技术培训会,每年以会代训达100余场(次),发放资料万余份,最大限度提高桂花农科技种桂花水平,把纳入退耕还林的桂花园列人桂花园管理示范区,制定管理验收标准,督导农户每亩拿出100元补助资金购买肥料,促使退耕还桂花早见成效,龙头企业辐射的核心桂花园推行秋投春收,企业与桂花农签定协议,头年秋由加工企业按桂花园面积把肥料投人到桂花园,翌年春季在春桂花鲜叶收购兑现时扣除。通过投人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桂花农效益的提升,更加激发了农民发展桂花叶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发展
年以前竹山桂花叶企业以国营和集体桂花场为主体,桂花叶企业存在人员包袱过重,桂花园管理粗放,投人水平较低,桂花农种桂花积极性不髙。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从2004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用工业化的理念指导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把全县国营、集体桂花荡全部实行民营化改革,把桂花园的经营权交给桂花农,鲜叶实行市场收购,最大限度增加桂花农收人。桂花叶的加工经营权交给企业,企业集中精力从事桂花叶加工和产品市场开发。体制一改天地宽,桂花农对基地的投人水平明显加大,鲜叶质量提髙,鲜叶价格由改制前30-40元/千克,上涨到160元/千克。桂花叶企业民营化改革以后,产业投人水平迅速加大,企业生产扩张改造速度加快,一批清洁亮丽的标准化车间迅速建成,使企业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髙。竹山县以湖北圣水公司为代表的民营桂花叶加工企业彰显了改制后的生机与活力,圣水公司资产由改制前的570万元增长到1700余万元,桂花叶产值由250万元上升到2007年的1200万元,实现了3年翻两番的目标,成为全省桂花产业化的成功范例。
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产品市场
年,竹山县推进与五峰桂花叶品牌的合作,实现了打造湖北名桂花第一品牌的目标。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圣水“桂花叶品牌,我们积极引导县内桂花叶加工企业买断、兼并、重组等形式进一步整合到圣水品牌上来,先后把全县7个主产桂花乡镇骨干桂花场卖断重组到圣水公司,7个桂花叶专业乡镇的桂花叶基地成为圣水公司的”生产车间“,使公司生产辐射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圣水品牌生产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圣水品牌的宣传策划工作,近年来,先后在十堰市隆重举行圣水春桂花新闻发布会、圣水桂花叶文化节等活动,圣水公司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20多家,健全销售网络,竹山桂花叶以其优质稳定的质量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和专家认可。
强化领导,用活政策,促进桂花产业发展
竹山县委、县政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成立了县桂花产业领导小组和桂花产业发展办公室,具体落实桂花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各产业建设乡镇相应成立了桂花叶发展工作办公室,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为集中扶持桂花产业,竹山县把退耕还林、科技扶贫、经济示范户、通村水泥路、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科技人户等惠农政策优先切人到桂花产业建设中,把新农村建设与桂花区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产业建设区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哪里有桂花叶加工厂哪里就有通村水泥路,哪里有桂花叶企业哪里就有移动或联通网络信号。
价格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立足科技发展桂花产业,一方面从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聘请知名专家为竹山桂花产业发展的高级顾问,为竹山桂花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另一方面从重点农业大学引进桂花学系大学毕业生到龙头企业工作,专职从事桂花品牌研究开发与市场营销工作,同时,县委、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放活科技人员,鼓励党政干部领办桂花产业或到桂花叶龙头企业创业。
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提高板块建设质量
年实施以来,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桂花叶板块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分管桂花产业的领导兼组长,下设办公室,农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设计方案,协调、督导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项目建设所需种子、种苗实行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阳光操作。项目资金由财政部门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计,封闭运行,并推进县级报账制管理。通过强化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投人到位,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板块建设存在的问题
年来,竹山县桂花叶板块工作成绩斐然,但与我们发展目标和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基地管理水平不平衡。部分零星桂花区、未投产桂花园,特别是加工企业辐射不到的桂花区,桂花园投人水平较低,桂花园管理粗放,间作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桂花园效益很低。
技术推广体系尚不健全。随着产业基地的增大,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实用技术推广尤为重要,县桂花办技术力量有限,而乡镇农技中心技术服务责任不够明确,基层技术服务不到位的现象特别突出。
试验示范滞后。由于经费紧张,试验示范措施尚不能到位。现有的试验示范规模小,投人少,带动效果不够明显。
品牌多、名牌少。竹山县现有桂花叶品牌30多个,其中只有2个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仅限于省内,获国家级奖项的品牌只有”圣水毛尖“,桂花树价格其他绝大多数产品有”姓“无”名“,甚至有样品无商品,争名创优意识在企业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竹山县肖家垭、霍河刘家山、竹坪柳坪、秦古中山、双台双峰等一部分中小桂花扬,地理条件优势,桂花叶品质极佳,历年产品供不应求。但这些企业发展思想保守,没有注册商标,没有批量产品,有的产品甚至没有包装。
加工企业多,龙头企业少。竹山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桂花场有50多家,但大都停留于毛桂花加工,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生产条件落后。而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龙头企业仅有圣水公司,从更大范围来看,实力仍然偏弱,龙头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全县现有桂花叶基地11万亩,年产桂花叶2000余吨,而龙头企业生产辐射基地面积仅万亩,年生产能力近百吨左右。同时,加工企业布局不够合理,部分桂花区成为生产的盲区,新建加工企业的速度相对滞后,企业加工生产能力与基地建设速度不配套。
板块建设发展目标
桂花树壮大规模。进一步整合资源,推进桂花叶基地建设,到2011年全县桂花叶基地总面积达到15万亩以上,进人全省桂花叶主产县市的前3位。有计划地引进省内优良品种,扩大无性系种植面积,逐步提升全县桂花叶的种植水平。
提高效益。进一步加强桂花园管理,提高桂花叶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出效益。到2011年,全县桂花产业的综合收人突破5亿元;桂花农人均从桂花产业发展中获得的收入突破2500元;桂花产业提供税收突破2000万元。
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大对湖北圣水桂花场有限责任公司的扶持力度,到2011年,使圣水桂花场的销售收人在2007年1200万元的基础上再翻两番,达到5000万兀。
桂花打造品牌。进一步加大圣水品牌的培植力度,力争到2011年,圣水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人全省前3位,积极争创中国名牌产品。
弘扬桂花文化。积极挖掘圣水绿桂花的历史文化元素,搞好文化策划、包装,建立独特的圣水桂花文化体系。
价格开发新产品。在继续发挥优势、扩大髙香型生态绿桂花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发特种桂花类和特色绿桂花,将全县桂花资源的利用率由目前的不到20%提髙到50%。
拓展市场。积极开发十堰以外的市场,重点开发西北诸市场,到2011年,竹山桂花叶销往十堰以外的份额达到销售总量的50%以上。积极拓展产品出口业务,加快实现由目前转港出口向直接出口的转变,到2011年全县桂花叶出口额达到全年销售总额的30%。
在湖北省桂花叶板块基地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竹山桂花产业建设取得了突破进展。竹山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桂花产业,离不开板块基地项目的扶持,我们恳请省农业厅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的扶持力度,把竹山桂花叶发展推向一个更好的髙度。
加强出口桂花叶安全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湖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王铁军
价格出口桂花叶的安全质量及其控制管理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出口桂花叶生产经营者的一个难题,也是影响我国出口桂花叶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使出口桂花叶达到进口国的安全质量标准要求,生产者和经营者作出了很大努力,投人了相当的财力用于桂花叶原料和成品的安全质量项目检测,以筛选合格的原料进行拼配加工,并被动地依靠检验控制成品桂花的安全质量,效果不甚理想。
要切实有效地保证出口桂花叶的安全质量,建立完整严密的控制管理体系和机制,实行出口桂花叶”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是必要的。这不仅能使我们主动从容地应对进口国日益严厉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还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桂花叶种植业和加工业加快从传统粗放型向现代精细型、从经验型向受控型转变的进程。
出口桂花叶”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种植、加工、储运、商品期管理和货架期管理等多个环节,以及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仓储运输企业、进口商和批发零售商等多个组织。各个环节的控制要求不同,各个组织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目的和职责都是相同的,就是保证桂花叶的安全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身体健康。
桂花树就出口方而言,桂花叶的全过程安全质量控制主要涉及种植、加工、储运等环节,而出口桂花叶种植基地和加工企业在其中担当着关键角色,承担着基础性职责。没有对种植、加工过程的有效控制,难以从根本上保证出口桂花叶的安全质量。
本文将运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食品安全控制管理理论——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体系理论,探讨桂花叶种植和加工全过程的安全质量控制问题。依据HACCP原理,首先要准确识别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影响桂花叶安全质量的潜在的危害因素;其次要建立种植生产管理体系和加工质量保证体系,在体系框架内,针对潜在的危害因素制定完整的全过程预防控制措施及方案;第三要全面落实实施预防控制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后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以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影响桂花叶安全质量的潜在危害因素
桂花分析桂花叶种植、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可以识别影响桂花叶安全质量的各种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的潜在危害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本文转载自
桂花树价格www.guihua1998.com